国家队闷声吃“特供” 教练就这样成了养鸡户
生活资讯 2024-07-17 新闻来源:hsh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民以食为天。只不过,食品安全这种天大的事,在中国,却经常制造出悲剧。面对奥运脚步越来越近,最近体育总局就下令,禁止国家队在外吃肉,因为害怕吃到“瘦肉精”,会让运动员多年辛苦化为乌有。像国家马拉松队干脆自己开辟养鸡场,队里领导、教练当起了“养鸡专业户”。 (2月27日《新京报》)

伦敦奥运,兹事体大。吃得不好拿得金牌少,这会让人感觉很窝囊。但如果吃到“瘦肉精”,在兴奋剂检测中亮红灯,那就太丢人了。食品安全危机已植下浓厚的时代心理阴影,连堂堂国家队也要为之各显神通,让教练领导你养鸡来我喂猪,让跑到外面的队员们看着别人吃肉,自己只敢吃面。

国家队为保障食品安全,还建立了系统性的管理流程,从供货采购到成品制作,都处于严格监督把关中,甚至不惜通过特殊渠道,来购买比普通市场更贵的肉。这让人感觉又回到食品“特供”时代了。想当年,人们买猪肉要凭“肉票”,不同身份阶层的人们,在享受吃肉权利方面也不同,很多东西打着“特供”名义的食品,只能被特殊人群所拥有。可是,现在物质丰富了,计划经济时代也走远了,市场开放谈许多年了,为了吃得安全,国家队又搞起“特供了”,这真是让人情何以堪。

国家队员有一个最基本的身份,那就是国家公民。一个国家的公民如果在吃喝安全,还出现差别化管理,这就很可笑了。种给予国家队食品“特供”的方式,无疑又是在以损害公民权利平等为代价,对从源头上彻底解决食品安全危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信号。

这是因为,国家队在保护食品安全方面,根本没有使出什么“新招”,只是通过层层监督过滤,在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个环节中,与相关责任人都签定安全协议,以确保在出了问题的时候,每一个环节都能追查到底。这执行环节的技术手段,在长期求解食品安全危机的分析中,都早就被说过无数次,相关部门也一再表示要做好的事。然而,现在国家队很不放心,自己花费财力来监管,而老百姓又怎么办?

解决不好食品安全问题,在这个国家,谁都不会是幸免者。前阵子,曾有消息说,“地沟油”流入某些政府机关的饭堂,当时被视为一个响亮的讽刺符号。现在,国家队自己养鸡买肉,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国家队能告这样“特供”的方式来保证安全,那么,是不是还会有更多领域人员也需要通过“特供”来保障他们金贵的身体呢?那样的话,“特供”范围不断扩大,当然是容易“特供”到政府机关食堂那里的。而普通老百姓内心的相对剥夺感,也必然越来越大。

这样就势必导致更大的社会不公,这才是问题关键。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我们底线一再被降低,原因就是这背后牵扯到复杂的利益博弈。本来,法律作为社会利益博弈的一种调节器,是解决食品安全危机的重要支撑。问题是,在这种复杂利益博弈格局下,相关立法以及配套制度建设,总是处于缓慢停滞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食品安全法草案讨论审议通过需要经历艰难过程的原因,而这背后,无疑又与既得利益者把持着相关话语权有关。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还有长期困扰我们的执法不公,权大于法、法律执行难等等现象,如何祛除,现在仍然是个悬念。理不顺相关监管体制,不能铲除那种“政出多门、推诿扯皮”的沉疴固疾,出现国家队这样自己建立把关系统做法,来获取“特供”食品,也就不难理解了。人民网日前针对“食品安全”展开网络调查显示,高达62%的网民遇到了问题食品最终选择忍耐。面对国家队通过特供食材来保健康,我们不禁在想,难道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真的要发展到对既得利益者都进行“特供”,然而把危机都留给普通老百姓来承担吗?